鸡足山是13年5月去的,到了云南后之所以首站到这里是源于当时它在当时佛教圈的知名度,这个山不是很有名,很多人可能没听说过,但当时一些国内非常虔诚的佛教徒慕名而来修行,不仅我们普通民众很痛恨一些假和尚,一些真正的佛教徒也同样如此,近的不说了,像14年去的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那里,当时一个寺庙和尚当着游客的面邀另一个和尚晚上一同喝西凤酒,语气绝对不是开玩笑的,估计复兴千年律宗的弘一法师若再世看到这一幕要吐血。

今年一个大新闻就是原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的性丑闻了,这可以说是自19世纪中国汉传佛教衰败虚云老和尚复兴后受到的最大打击。我不是佛教徒,但佛经前几年也看过一些皮毛,《大乘起信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这些是很难让人信服的,《法华经》和一个笃信佛教好友强烈推荐的《楞严经》也没时间细读初看皮毛,不敢多说,《金刚经》是完整看过,初看该经整体上是看不出很强宗教性的,有人会说才一遍就敢瞎逼逼,是的,要的就是第一印象,释伽牟尼涅槃前跟信徒也说过不要把我当神(这估计是世界上主流宗教创始人唯一说这类话的人),世上没有救世主,只有自己来“救”你自己,He who discovers his own self discovers God

佛教和古印度的因明学关联很大,其发展从因明学吸收很多,重逻辑推理,说实话我是不相信整个佛教理论是释加牟尼一个人发展起来的,太复杂了,就像老子的《道德经》一样,《道德经》和《黄帝阴符经》以及更早《周易》一脉相承,《阴符经》共三篇,其中一篇专门讲兵法,再回头看《孙子兵法》就知道脉络了。大乘佛教之所以能在普通民众间传播开,估计一个原因是儒家思想讲究严格的等级,而大乘讲究众生平等,而中国人自古是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现实中很多人选择“低头”,但内心是“澎湃”的,还有就是灾难多而本土无宗教能从中获得慰藉,对于文人来说,中国传统缺失逻辑推理,不像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,像《道德经》、《论语》基本直讲结论,没有为什么,思维主要是辩证思维,而佛教正好与之互补。


相传佛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饮光迦叶僧,抱金褴袈裟,携舍利佛牙入定鸡足山。

以前一种说法鸡足山是除了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、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、地藏王菩萨道场九华山和普贤菩萨道场峨眉山外第五座佛教圣山,现在贵州的梵净山好像跟它争的很厉害。。。